婚姻需要兩個人來共同維持,如果有一方在婚姻當中持有消極狀態,那么這段婚姻應該不會維持的很長久吧。相信大家都比較了解,兩個人相愛與否將直接關系到家庭的幸福,如果兩個人無法關心理解對方,很容易使得婚姻破裂,離婚都是有可能的,那么到底導致離婚的因素是什么呀?
到底導致離婚的因素是什么呀
1、總是一方做決定。人們通常認為婚姻生活中沒有發言權的一方不會幸福,然而研究人員發現,強勢的一方更容易對婚姻產生絕望感。建議:如果一方總是在做共同決定時順從對方的意見,那么今后應該多發表自己的意見;如果家中的最終決定經常由你做出,今后則應該輪流做拍板人。
2、對重要事情的回憶出現不同。200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,夫妻對過去的事情回憶不同,通常會影響婚姻關系。建議: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薩拉博士表示,對于生活中的一些里程碑事件(如訂婚、購置房屋等),夫妻應該認真交談,盡可能地達成一致,避免今后回憶時引起沖突。
3、短信交流過多。北卡羅來納大學威明頓分校研究人員發現,如果夫妻主要以短信方式進行交流,而非面對面交流或打電話,他們對婚姻關系的滿意度通常不高。建議:研究人員認為,其中的原因在于愛發短信的人通常是逃避型的,而且更焦慮。不過也沒必要完全摒棄短信,但應該更多地進行面對面談話溝通。
4、缺乏好奇心。“好奇害死貓”,但是好奇心卻能為婚姻帶來奇跡。研究人員相信,有好奇心的人更樂于把困難境地看成挑戰而非威脅。而且他們更善于交流、更靈活,對新的解決辦法持開放態度。建議:如果一直很幸福的婚姻遭遇到麻煩,一定要好奇地思考一下,是不是給夫妻間的沖突提供了很好的機會,以找出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。
5、不切實際的期望。研究發現,婚姻中期望過高的人(“我們會擁有完美的性生活”),比那些期望值更現實一些的人(“我們將共同努力過上好的、積極的性生活),在婚后第一年更容易感到失望。建議: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莉莎·奈芙教授表示:“不存在完美的婚姻,抱有過于樂觀的特定期望通常會以失望結尾”。不過婚姻中也不能放棄積極樂觀的期望,只不過要加以控制。
6、一直以完美狀態示人。一項最新研究發現,在伴侶眼中“非常完美、被理想化的看待”,反而不會令自己高興,相反你會覺得配偶沒有真正地認清自己。而且,你的所作所為要盡量符合伴侶的理想化標準,這無形中又增添了額外的壓力,會令你感到缺乏安全感。建議:對配偶有一些小崇拜會令感情升華,但絕不能過頭,一定要根植于對方確實存在的優點。
導致離婚的因素其實有許多,兩個人如果可以互相包容,互相理解,多一些溝通,那么就不會走到離婚這一步了,希望大家可以引以為戒,不要讓自己的婚姻走向滅亡。